武汉纺织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自2003年创办以来,始终立足新闻传播学与数字媒体技术的交叉领域,构建了以“新闻传播+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通过文学学士学位四年的系统训练,着力培养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具备融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校生规模近300人,教师团队中博士占比达66.7%,形成了“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显著特色。
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跨学科融合,构建了三大知识模块:
- 新闻传播基础理论:涵盖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 实践技能训练:包括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技术
- 数字技术应用:强化网络新闻制作、多媒体广告设计、虚拟演播室操作特别设置动画基础与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将工科技术与人文素养深度融合,形成“采写编评摄录制”全流程能力培养闭环。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专业采用“三实一创”教学模式:
- 基础实训:通过设计素描写生、广告摄影实习夯实操作技能
- 项目实战:依托省级融媒体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开展虚拟交互实验室和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实操
- 行业实践:与湖北广电、科大讯飞等建立产学研基地,实施“业界导师制”
- 创新突破:推行论文+策划+作品的毕业设计模式,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获奖超百项。
特色化人才培养机制
该专业构建“大传播”课程体系,特别注重:
- 技术赋能:开设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网络传输技术等课程,应对5G+4K/8K超高清技术革新
- 国际视野: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共建中法数字创意研究中心,开展跨国联合课题
- 学科前沿:设置新闻传播美学研究生方向,形成本硕贯通培养体系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广播电视机构就业占比35%,新媒体企业占比42%,年均考研率达13%,赴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深造趋势显著。
行业适配性提升策略
面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趋势,专业着重提升三大核心竞争力:
- 全媒体采编能力:强化移动端内容生产与多平台分发技巧
- 数据传播分析:新增用户行为分析、传播效果监测课程模块
- 媒介经营管理:引入网红经济、MCN机构运营等实务课程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企业品牌传播等新兴岗位需求,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