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自1993年成立以来,依托物理学院和省级重点学科平台,形成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该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认证基础上,通过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贯穿教学全程,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框架。近五年,学生参与国家级竞赛超100人次,发表学术论文11篇,就业率连续多年达100%,展现出强劲的社会认可度。
在培养目标方面,专业立足沈阳、辐射全国,聚焦智能制造业需求,培养具备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信息通讯等交叉领域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四大模块,通过阶梯化实践教学(课内实验、课外实践、拓展创新)强化工程创新能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引入企业专家授课、共建联合实验室,并提炼真实项目案例融入教学,确保学生掌握从设计仿真到工程落地的全流程能力。
课程设置兼顾基础与前沿,核心课程包括仪表结构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传感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等。专业将课程群分为信息获取、自动控制、网络通讯三大模块,结合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所等平台,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例如,天津大学《测控电路》的先进教学方法被引入并推广,实践教学比重显著增加,学生可通过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近五年获批12项)实现技术转化。
师资力量方面,19名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53%,博士学历教师达58%,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8%。教师团队兼具学术与行业背景,68%的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历,6名兼职教师来自相关领域骨干力量。高师生比(1:10.3)保障了个性化指导,而“本科-研究生结对”机制则拓宽了学生的实践资源与创新视野。
从招生与就业数据看,该专业在辽宁理科本科一批录取最低分常年高于一本线75分,2023年物理类招生计划为46人(含6个专项计划),学费为5980元/年。毕业生升学率超30%,半数选择在沈阳就业,主要从事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充分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目标。通过“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专业持续为智能制造产业输送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