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立足基础教育改革需求,依托百年师范办学积淀,构建了思想政治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为核心,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师德养成,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实践模式、师资力量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展开分析。
专业以“一专多能”为核心理念,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胜任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还可兼任班主任工作及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学。课程设置贯彻博文通识与实践致用原则,围绕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大维度展开,形成“理论+技能+实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架构。例如,《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夯实学科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班队管理》则强化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
- 核心学科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占比约40%;
- 教育基础课程:涵盖小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等,占比35%;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阶段递进式实践,配合课本剧展演、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数据显示,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部分奖项超越本科院校选手。
该专业拥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支撑,师资团队包括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师及非遗传承人。郑晨寅教授主持的《古代汉语》课程深度融入传统文化,王思邈教师作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开发的《教师口语》训练体系,使毕业生普通话二甲通过率达98%。教学团队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开发省级精品在线课程5门,教改成果显著。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80%毕业生进入公办小学或教育管理部门
- 15%任职教育培训机构
- 5%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专业与漳州市实验小学等24所基地校建立深度合作,校校协同培养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承担着漳州市公费师范男生培养任务,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专业新增智能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库与虚拟仿真实训室,培养学生运用AI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种传统师范底蕴与现代教育创新的融合,使该专业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稳居前列,成为区域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