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书法艺术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画艺术教育体系。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传统特色教学课程,书画艺术专业不仅注重技法训练,更强调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师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权威赛事中屡获佳绩,例如第六届展演中斩获书法作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江西省第十二届书法临帖展12名学生入展,充分展现了教学成果的硬实力。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导向的复合型培养
书画艺术专业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兼顾传统技法和现代需求。篆书临摹与创作、隶书临摹与创作等核心课程强化基本功训练,同时开设小学书法教学法、文字学基础等教育类课程,打通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的壁垒。教学体系还融入中国美术史、古代书论等理论课程,形成“临创结合、教研并重”的特色框架。这种设计既传承了书法艺术的文脉,又契合基础教育对书法师资的需求,使毕业生能在教育、文化管理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
教学模式创新:师徒制与产教融合双轮驱动
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推出“师徒结对”特色行动,通过导师一对一指导强化个性化培养。例如2025年3月启动的书法专业师徒结对仪式,由副校长胡克龙亲自解读“传道授业解惑”理念,要求学生在“承道、精业、善思”三个维度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与福建国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数字产业学院,探索艺术与科技跨界合作。这种“传统技法+现代应用”的模式,既保留书法艺术精髓,又拓展了数字媒体设计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空间。
成果输出与社会影响:从展赛到文化传承
该校书画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赛事荣誉的规模化突破,如在江西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包揽高职高专组全部一等奖;二是地方文化传承的深度参与。学校依托赣南客家文化资源,将采茶戏表演、红色文化实践等元素融入创作,2022年“赓续红色经典 唱响青春之歌”项目获评全省高校红色文化实践“十佳案例”。此外,毕业生中涌现出获得“梅花奖”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印证了艺术教育的跨界孵化能力。
师资力量与硬件保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美术系现有专兼职教师22人,其中副教授7人、省市级美协会员多人,形成以胡克龙(中国书法名家)为代表的导师团队。硬件设施方面,独立教学楼配备陶艺工作室、国画教室及可容纳百幅作品的大型展厅,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创作环境。教学资源建设同步推进,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3年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实现了“技、艺、德”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