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人文艺术教育资源,构建了"语言艺术+全媒体技术+人文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戏剧影视学、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为学科支撑,致力于培养具有科技能力、新闻智慧、国际视野的全媒体语言传播人才。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读研率达35%,为央视、湖南卫视等机构输送了众多优秀主持人,被誉为"西南地区传媒人才孵化基地"。
学科特色与培养定位
专业立足全媒体时代需求,形成三大核心特色:
- 学科交叉优势:融合传播伦理与法规、现代汉语等课程,建成全国首个口语传播艺术研究中心,开设《全媒体实践》等国家级一流课程
- 双基教育模式:实施"理论+虚拟仿真+实景演练"培养链条,配备杜比全景声系统实验室,学生年均制作音视频作品100+部
- 价值引领体系: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修课,毕业生在中央媒体就业占比30%,连续三年获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实施"三层六维"课程架构:
- 基础能力建构:
- 必修《普通话语音》《播音创作基础》等16门核心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传播学概论》采用虚实结合教学模式
- 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智能采编工具等技术,年均开展虚拟演播实训200+课时
- 专业深化培养:
- 设置《文艺作品演播》《智能媒体运营》等方向课,开发《网络直播实务》等5门校企共建课程
- 学生团队制作的《智慧河长制大数据平台》覆盖浙江省2000+条河道监管
- 全媒体实践:
- 大三参与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制作,年均完成深度报道50+篇
- 近五年承办中国电影伦理学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10+场,孵化创业项目15+个。
实践体系与行业对接
构建"三阶递进"实践机制:
- 基础实训:在4K虚拟演播室完成新闻播报、节目主持等基础技能训练
- 综合创作:通过《全媒体实践》课程,年均产出短视频作品300+部,其中20%登陆省级以上媒体平台
- 产业实战:大四进入重庆广电集团完成《融媒体新闻生产》实训,参与5G直播等前沿项目
- 学术创新:连续三年承办Looking China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学生作品入选温哥华华语电影节20+部。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形成"四维发展通道":
- 传统媒体(40%):任职央视新闻频道主播,起薪15-25万元/年
- 新兴领域(35%):于字节跳动负责《短视频智能推荐算法》开发,年均管理用户数据1亿+条
- 学术深造(25%):进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智能语音传播》,年均发表核心论文2篇
- 自主创业:校友创立传媒公司年营收破5000万元,作品获釜山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该专业通过"以声塑形,以思传文"的培养理念,构建从语音训练到全媒体生产的育人生态。从《播音发声》的气息控制到《智能媒体运营》的数据分析,从《新闻采访》的现场报道到《影视配音》的艺术创作,西大播音学子正以"专业为骨,情怀为魂"的追求,推动语言艺术的创新发展。数据显示,毕业生五年内晋升栏目制片人比例达18%,显著高于全国同类专业均值10%,印证其"基础厚、技能精、视野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成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