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畜禽智能化养殖专业紧扣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以培养掌握智能化养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畜牧学科背景和丰富的实训资源,构建了涵盖机械制造、环境控制、智能设备操作等领域的课程体系,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竞争力。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为智慧畜牧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在培养方案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贯穿始终。课程设置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
- 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技术》《养殖场自动化控制技术》《畜牧机械与设备使用技术》等,强调智能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
- 实践环节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联动,如在校内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在合作企业参与智能化养殖系统运维
- 创新引入《智慧养殖大数据应用》等前沿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建设注重产教融合,打造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实训体系:
- 校内建有万只父母代鸡场、千头种猪场等5个实训基地
- 与中粮家佳康、三一重工等2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设置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畜牧机械检修等岗位实训
- 配备营养分析实训室、动物环境检测实训室等10个专项实验室,形成从设备操作到环境调控的完整实训链。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高层次"的显著特征:
- 教授8人(含二级教授1人)、博士11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 65%的教师具备双师型资质,18人担任省级科技特派员,7人为产业体系岗位专家
- 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
就业方向覆盖智慧畜牧全产业链:
- 主要岗位包括畜禽智能化系统管理技术员(月薪5000-8000元)、饲料生产中控技术员(月薪4500-7000元)
- 就业单位涵盖现代化养殖场(占比35%)、畜牧机械制造企业(占比28%)、技术服务平台(占比22%)
- 毕业生还可从事养殖场规划设计、畜牧法规执行等延伸领域工作,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
该专业通过构建"双零培养"(零学费就学、零距离就业)等特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学校持续投入建设智能养殖大数据中心等新型教学平台,确保学生掌握环境精准调控、智能饲喂系统运维等关键技术,为传统畜牧业向智慧化、可持续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