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工学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其智能建造专业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已形成以土木工程为基础、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院“新工科”建设背景,深度融合工程建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应用及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专业拥有80.4%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并与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创新的立体化培养路径。
学科定位与培养方向
智能建造专业以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战略为导向,重点培养掌握BIM技术、虚拟仿真和数字化运维等核心能力的毕业生。课程体系涵盖土木工程基础知识与智能化技术应用两大模块,例如智能施工装备原理、建筑信息模型(BIM)开发及绿色建筑智能设计等。培养目标强调“基础理论扎实”与“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双重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能完成传统工程项目的技术操作,还需具备智能设施防灾设计、智慧工地管理等前沿领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
学院为智能建造专业配备了省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及12个校内实训室,包括BIM创新实训室、VR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教学团队中,工程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占比100%,并依托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和校级金课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环节通过135项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BIM设计大赛等竞赛,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46项,有效提升技术转化能力。
行业需求与就业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建造人才缺口持续扩大。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工程设计单位、智能施工企业及工程咨询机构从事数字化设计、智能运维管理等工作,或选择在科研院所深造。数据显示,专业就业率接近100%,合作企业资源覆盖46个实习基地,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产学衔接。行业趋势显示,绿色建筑与智能城市领域对既懂传统工程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尤为迫切。
差异化竞争优势
相较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建造的学科交叉性与技术前瞻性成为其核心优势。学院通过科教融合课程强化实践育人,例如将冰雪创意大赛、挑战杯等赛事成果纳入学分体系。此外,专业注重国际化视野培养,课程设置融入可持续建造理念,并与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等高端人才联合授课,形成“技术+管理+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