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航空领域,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该专业于2013年设立,2019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长期与航空产业链深度结合。依托学校航空背景,课程体系融入航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等特色内容,同时注重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应用方向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航空产业的交叉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在培养方案上,专业强调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学生需系统学习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核心课程,并接触航空总线、传感器技术等航空特色课程。高年级阶段实行分方向培养,学生可选择嵌入式系统或物联网应用方向,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实战项目提升行业适配性。例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配套的航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可模拟真实航空电子系统开发环境。
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层架构:基础实验、创新项目和企业实习。校内建有航空总线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配备价值1500万元的设备。学生需参与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蓝桥杯大赛等学科竞赛,近五年累计获国家级奖项400余项。校企合作方面,与西安翔腾微电子、中航工业631所等企业共建产业班,学生可直接参与1553总线仿真仪等军工项目开发,实习转化就业率超过40%。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全程。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6%,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刘洲洲教授团队研发的"传感云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架构"获2022年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学生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前沿研究,国家级项目立项15项,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就业前景呈现双高特征:高就业率与高行业集中度。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超90%,31%毕业生进入航空工业体系,典型雇主包括631研究所、四维图新等企业。薪资调查显示,从事嵌入式开发、航空计算机系统维护的毕业生起薪较同类院校高15-20%。随着智能航空电子和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该专业在航空器健康监测、飞行控制算法等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