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2005年开设以来,始终以培养应用型数字媒体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和产教融合的独特模式,构建了兼具艺术审美与数字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1年入选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并在全国软科排名中位列B级第112名,展现了其教学实力与社会认可度。随着2023年学校转设为南宁数字科技学院,专业依托新校区资源与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支持,进一步强化了数字技术赋能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特色路径。
学科体系以交叉融合为特征,整合了传播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学等多领域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数字图像处理(PS/AI)、数字界面交互设计、影视后期制作(AE/Premiere/Audition)等,覆盖从静态视觉到动态影像的全流程技术训练。同时,专业引入虚拟现实、UI设计、算法艺术表达等前沿方向,形成“理论+工具+实践”的三维知识架构。实践教学中推行“3+1”教学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与1年企业实训结合,通过专业采风、企业项目合作、毕业设计孵化等环节强化实战能力。
校企合作平台是该专业的核心优势,已与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共建动漫影视学院,与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开展项目开发,并与惠通名匠合作成立3D打印实验班。这些合作不仅提供真实项目实训场景,还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双百计划”案例认证的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了覆盖影视制作、游戏开发、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实践网络。例如,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参与电视栏目包装、APP界面交互设计等项目,直接对接行业需求。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汇聚了张婷(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黄宇静(教育技术专家)等领军教师,团队中既有深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科研骨干,也有具备企业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团队通过虚拟教研室开展跨校协作,与南宁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共享教学资源,并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此外,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金奖,凸显教学成果转化能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进入电视台、广告公司、游戏开发企业等领域,从事影视后期制作、网络交互设计、动画原画创作等岗位。据统计,学生就业方向涵盖数字影像设计(35%)、视觉交互开发(28%)、新媒体运营(22%)三大板块,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东盟国家文化传播机构,成为区域数字内容输出的重要力量。专业通过自治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持续为广西乃至东南亚数字创意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