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扎根于贵州民族文化沃土,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地方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作为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自2004年招收本科生以来,已发展为涵盖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数字媒体等多领域的复合型学科,2023年在全国高校专业排名中位列第60名。其课程设置强调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师资团队包含省级教学“金师”与政府文艺奖获得者,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
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能力塑造
该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为核心理念,培养兼具国际设计视野与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掌握手绘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双轨技能,同时具备广告策划、品牌形象设计、交互式网页开发等跨领域能力。特别注重将贵州民间美术(如牙舟陶艺、民族印染)融入设计实践,强化地域文化创新转化能力。
课程体系构建多维知识框架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素养类:通过造型基础、设计概论、传统纹样等课程夯实美学理论与手绘功底;
- 技术应用类:包括计算机辅助平面/三维设计、网页交互设计、广告影片制作等数字化工具训练;
- 创新实践类:设置贵州民间美术专题、文创产品设计、机构形象系统开发等项目,推动理论向实战转化。特色课程如牙舟陶艺与纤维艺术,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非遗技艺传承。
实践平台驱动产教深度融合
学院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基地+行业项目”的三维实践体系:
- 校内拥有纤维艺术实训平台、产品设计省级实验室,配备陶艺窑炉、数字渲染工作站等设备;
- 校外与荔波瑶族写生部落、太行山基地建立合作,每年组织艺术考察与民族题材采风;
- 通过承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小学美术教师国培项目,使学生参与真实设计需求。近三年毕业生在省级以上设计赛事获奖超50项,实践成果直接服务地方文旅产业升级。
就业导向覆盖多元职业路径
毕业生可胜任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品牌策划师、互联网UI设计师等岗位,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部分学生进入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或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赴意大利深造。职业发展呈现“设计+教育+创业”的多元态势,尤其在民族文创产品开发与数字媒体传播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