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自2020年创立以来,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该校重点建设的核心专业之一。该专业依托华为技术优势,聚焦大模型技术、深度学习、智能交通系统开发等前沿领域,构建了产教科融合的育人生态。通过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AI+交通"特色培养方向,致力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输送掌握数据智能处理与算法模型开发能力的实战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该专业采用"四维递进"模式:
-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程序设计和MySQL数据库技术,奠定技术基础
- 核心课程设置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等模块,融入华为ICT认证标准
- 拓展课程开设智能产品营销与服务等选修课,强化职业素养
- 实践环节通过华为ICT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30余项高级别赛事实现"以赛促学"。这种"学-练-创"一体化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国赛银奖等殊荣。
校企合作方面,学院构建了立体化产教融合平台:
- 与华为共建ICT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技术创新中心
- 联合百度、新大陆等企业设立"工业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 与永荣锦江股份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培养
- 建立5个校外实习基地,覆盖海康威视、网易数字产业中心等头部企业。这种"真实项目进课堂"的模式,使学生在车路协同系统开发、交通大数据分析等实际场景中积累经验。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三大维度:
- 技能认证体系包含华为ICT证书、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权威资质
- 岗位适配度覆盖AI应用开发师、系统运维工程师等新兴岗位
- 就业通道通过"永川华为大道产业带"实现毕业生95%以上就业率。特别在智慧交通领域,毕业生可参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研发,起薪较传统IT岗位提升30%。
该专业的持续创新体现在动态调整机制:
- 每学年更新深度学习技术应用等课程内容,保持与PyTorch框架等技术迭代同步
- 建设人工智能数据集处理实训室,配备行业级标注工具
- 开发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 推行"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团队中名校博士占比达35%。这种紧跟产业变革的办学策略,使其成为教育部首批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