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作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79年开启研究生教育以来,始终秉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使命。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该院已构建起覆盖文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拥有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学位授予权点及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其校区分布于泉山、云龙等地,校园占地2,438亩,图书馆藏书量达194万余册,为学术研究提供坚实支撑。在师资力量上,学院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并持续产出国家级科研奖项,助力学生实现学术理想。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奠基期(1956-2003年):1956年成立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1979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3年增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 拓展期(2010-2017年):2010年获推免资格,2012年启动“国家甘薯产业体系技术遗产育种与生物技术”博士项目,2013年招收首批博士生及外国留学生,2017年成为江苏省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 深化期(2022年至今):2022年数据显示,研究生院已形成涵盖11个学科门类的完整培养体系,并通过“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成果彰显科研实力。
二、学科布局与师资优势
研究生院的学科架构以文学、教育学、数学为核心,下设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三大培养单位。其特色体现在:
- 跨学科融合:文学学科覆盖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等方向,教育学整合心理学、应用经济学领域,形成交叉研究优势。
- 高层次师资:专任教师1,281人中,含教授185人、副教授3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并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教师42人。
- 科研平台支撑: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及4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为研究生参与前沿课题提供条件。
三、教学创新与科研突破
研究生培养以“实践导向”和“成果转化”为双轮驱动:
- 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等赛事平台,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近五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超20项。
- 科研项目孵化:重点支持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在语言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发表SCI/SSCI论文年均200篇,部分成果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 国际合作深化:作为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牵头单位,与多国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提升研究生全球视野。
四、招生体系与培养生态
研究生院构建了“全周期服务链”,覆盖从招生到就业各环节:
- 多元化招生渠道:包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博士、同等学力申硕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项目,年招生规模超1,400人。
- 个性化培养方案:官网提供导师双选系统,学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匹配拥有“青蓝工程”头衔的导师,定制研究计划。
- 就业服务网络:设立研究生就业办公室,联动长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近年硕士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专业对口率达80%。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建设,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已成为区域性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地。其以历史底蕴为根基,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创新驱动为路径,持续为学术探索者提供成长沃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