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电子信息领域的重点学科,以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融合通信技术、系统开发与网络优化等方向,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自2001年招生以来,依托省级实验平台与校企合作资源,构建了适应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的课程结构,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升学率达35%左右,为长三角地区通信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专业聚焦通信与信息系统、通信网及信息理论与编码三大核心领域,课程设置覆盖从基础到前沿的全链条知识。核心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技术等,同时引入5G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前沿内容。教学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通过微机原理、DSP技术与应用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与系统调试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是专业的另一大亮点。专职教师26人中,66.67%具有高级职称,65.1%拥有博士学位,并包含省级学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近年来,教师团队在IEEE Transactions、Electronics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项目等科研课题。专业还拥有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室等平台,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为科研与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构成专业特色培养的重要支柱。学生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国家级赛事提升实战能力,同时进入中国电信马鞍山分公司、中航华东光电等企业实习。专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开设长三角产业人才定向班,执行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强化通信设备调试、网络优化等岗位技能。实验课程如通信电子线路实训、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结合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缩短理论到应用的距离。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进入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研发、运维、管理等工作。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兴起,专业新增智能通信、智慧矿山安全等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宽职业路径。数据显示,近五年学生获985/211高校研究生录取的比例居校内前列,行业认可度持续提升,充分体现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适配性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