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舞蹈表演专业自2022年设立以来,依托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需求,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通过系统化课程体系、高水平师资团队和多元实践平台,学生在自治区级舞蹈赛事中屡获佳绩,同时深度参与地方文化展演活动,形成了教学、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立足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政策导向,明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标。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框架,重点强化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教学能力和文化活动策划能力。毕业生可胜任专业表演团体、艺术培训机构、社区文化机构等7类岗位群,就业方向涵盖表演、教学、管理等多元领域。这种定位既响应了中小学美育课程改革对舞蹈师资的需求,也契合了文旅产业对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渴求。
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架构:
- 基础能力模块:以舞蹈基本功和中国古典舞身韵为核心,通过每日4-6小时的系统训练塑造专业素养
- 文化传承模块:设置中国民族民间舞专项课程,重点开发钦州本地非遗资源,如获奖作品《钦州威》即源自地方民俗文化挖掘
- 创新实践模块:包含现代舞编创和舞蹈教学法,引入VR虚拟排练厅等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课程设置突出"课堂+舞台+社会"的递进式培养路径,确保学生既能掌握规范化的舞蹈语汇,又具备文化创新意识。
打造多维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投入146万元建设专业实训基地,配备舞蹈实训室、音乐实训室等7类功能场馆。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
- 赛事驱动:组织学生参加广西青年演员舞蹈比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近两年累计获得省级奖项5项
- 校地联动:与钦州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共建实训基地,年均承接"歌飞三月三""非遗之夜"等地方文艺演出20余场
- 产教融合:通过白海豚演艺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建立"课堂学习-岗位见习-项目实战"的培养闭环这种"以赛促学、以演促练"的模式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距离。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5%。团队带头人蒋丽娜副教授具有28年教学经验,首创"情感浸润式教学法",带领学生获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教师团队呈现三大优势特征:
- 教研并重:主持完成区市级课题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科研成果直接反哺教学
- 技艺双修:80%教师具有舞台表演经历,能精准把握行业动态
- 德育渗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剧目编排,创编作品《盼》《桃花笺》等均体现家国情怀
形成文化服务辐射效应
专业建设深度融入区域文化发展,2023年参与钦州市重大文艺活动11场,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通过"非遗舞蹈进校园"等项目,推动坭兴陶艺、采茶戏等地方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这种"校地共生"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也使专业成为北部湾艺术教育的重要示范基地,近两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