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之一,依托测绘工程学院的雄厚师资与实训资源,形成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该专业既包含专科层次(三年制)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也涵盖本科层次(四年制)的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地形测量、GIS技术、无人机测绘等核心课程,培养适应智慧城市建设与地理信息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德技并修”为核心理念,面向城镇建设、国土资源、交通水利等领域,培养能从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数据处理、3S技术应用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科层次侧重地形图测绘、工程放样等基础技能,本科层次则强化空间数据库、三维建模、GIS系统设计等高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地理信息技术本科专业设置了课赛融通课程模块,将技能竞赛标准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技能训练
专业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了以下能力培养框架:
- 基础技能模块:包括地形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技术,通过实训掌握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操作。
- 核心技术模块:涵盖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结合ARCGIS/MAPGIS等软件开展数据采集与分析。
- 拓展应用模块:如无人机测绘、三维建模、智慧城市相关课程,对接行业前沿技术需求。
实训环节依托校内工程测量勘察设计室、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培训中心,以及校外380余处实训基地,形成“课堂+项目+生产”的递进式训练体系。例如,学生可参与不动产测绘、生态环境监测等真实项目,积累工程经验。
三、就业方向与行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具体岗位包括:
- 工程勘测设计:从事道路、水利工程的测量与放样;
-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参与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数据库建设;
- 测绘设备运维:负责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技术支持。根据行业趋势,随着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的普及,该领域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生态修复、灾害监测等新兴方向呈现缺口。
四、专业优势与支撑资源
- 师资力量:专业拥有35名专任教师,其中博士2人、硕士21人,国家注册测绘师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3%,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项,主持完成60余项社会生产项目。
- 校企合作:与三和数码产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平台,联合开展GIS软件开发、无人机航测等定向培训,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 升学通道:专科生可通过专升本进入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本科生可报考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等硕士专业,近年研究生录取率超70%。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该专业以技术应用为导向,通过模块化课程、产教融合机制和多层次升学路径,构建了适应现代地理信息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生态。对于有意向报考的学生,建议关注2025年招生简章中的录取分数线与专业方向细分要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