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作为云南省首批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该专业通过整合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服务管理实践,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成为学校推进旅游教育国际化的重点方向之一。以下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技术融合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课程体系:数字化运营与服务管理双轨并行
专业课程设置涵盖管理学基础、国际接待业概论等基础课程,并强化酒店数字化运营概论、前厅与客房服务数字化等核心技能模块。例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被融入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略等课程,学生需掌握PMS(物业管理系统)、CRS(中央预订系统)等工具的操作。实践环节包括模拟酒店实训、智能设备操作(如智能门锁、服务机器人)及与雅高、洲际等国际酒店集团的合作实习,确保学生具备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全流程能力。
二、培养模式:国际化认证与校企协同双向驱动
学院积极推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数字化服务标准纳入教学评估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数字化管控平台模拟实验室,学生可参与远程办公流程设计、突发事件在线应急管理等真实场景训练。校企合作方面,与悦榕庄、温德姆等集团共建实训基地,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酒店场景,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模拟客户服务互动,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技术融合:数据驱动与智能服务深度渗透
专业教学强调大数据+应用分析,例如利用用户画像技术实现精准营销,通过物联网监控客房设备状态以优化能耗管理。课程还涉及数字化营销平台的构建,要求学生掌握从客户需求预测到服务体验优化的全链路策略,例如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客户行为分析及个性化推荐算法设计。此外,智能机器人服务、人脸识别安防系统等无接触服务模式被纳入实训内容,以应对后疫情时代酒店业的安全与效率需求。
四、人才培养:复合能力与行业适配同步提升
该专业毕业生需具备数字化运营、多语言沟通(如酒店英语)、跨文化服务等综合能力,就业方向覆盖高星级酒店、民宿、邮轮等多元业态的运营管理岗位。学院通过第二课堂(如东巴文化体验、民族打跳活动)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借助丽江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开设社区化服务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将数字化工具与地域特色结合的创新能力。
五、发展支撑:政策导向与资源整合协同推进
学院依托“数字中国”战略背景,将政策解读融入专业建设,例如在课程中解析“互联网+旅游”政策对酒店业的影响。校内设有专门数字化运营教研室,配备具备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并联合企业开发在线应急管理流程、收益管理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此外,学校通过智能学情监测系统跟踪学生学习效果,利用大模型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反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