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自2011年孵化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和国家骨干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兼具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和物联网应用集成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并在实训条件、师资力量及校企合作方面形成显著优势。
专业培养方向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围绕嵌入式操作系统、ARM系统结构、传感器技术等核心领域,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接口电路、物联网应用开发等主干课程。学生通过三个阶段形成完整能力链:
- 基础阶段:掌握电子技术和程序设计原理
- 进阶阶段:学习嵌入式ARM原理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 实践阶段:参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
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突出六个维度:
- 硬件驱动设计能力通过单片机开发实训实现
- 产品测试能力依托8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强化
- 操作系统应用能力覆盖Linux与嵌入式实时系统
- 通信接口开发能力结合5G和物联网技术开展
- 软件开发流程掌握贯穿项目式教学全过程
- 创新实践能力通过省级技能大赛平台锤炼
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双师+双基地"特色,与中兴通讯、深圳信盈达等1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校内配置嵌入式智能设备开发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等8个专项实训场所,配备价值千万的STM32开发平台和RFID技术实训设备。
学生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竞赛通道:近年斩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奖项超6项
- 认证通道:对接嵌入式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 升学通道:通过"三二分段"衔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 就业通道:毕业生在嵌入式软件开发、物联网应用集成等岗位就业率达99%
该专业教学团队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7人,"双师"比例达91.6%,主持市级以上课题8项,开发省级精品课程10余门。特别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无人机编程等前沿课程,构建起适应产业升级的知识体系。这种"技术基础+行业应用+创新实践"的三维培养模式,使其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的用人单位满意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