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北省重点培养的应用型工科院校,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河北、辐射京津,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厚基础+强实践”培养模式。2020年入选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凸显其办学质量与行业认可度。
在培养体系上,专业强调知识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发展。课程设置采用“强电与弱电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的复合型架构,通过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夯实理论根基,再以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建筑控制技术等核心课程强化工程应用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掌握传统电力系统的设计调试技能,又具备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的研发能力。
课程体系呈现三大亮点:
- 电力系统全链条覆盖:从发电厂建设到电网运维,开设供配电工程、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
- 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设置PLC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等数字化课程
- 建筑行业特色突出:依托学校土木建筑学科优势,开设建筑设备控制技术、电气工程施工与造价等交叉课程
专业建设具有显著的地域服务特性。作为全国首批开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向的高校,其课程体系中特别融入BIM技术应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等特色模块。这种“电气+建筑”的复合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在智能楼宇、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具备独特竞争优势。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近五年主要就职于国家电网、电力设计院、新能源企业等单位。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
- 传统领域:电力系统运维、电气设备制造、工业自动化
- 新兴领域:新能源电力开发、智能电网建设、建筑智能化工程
- 技术延伸: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在招生培养方面,该专业实行“物理类首选,再选不限”的选科要求,年学费标准为5390元。值得注意的是,其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成效显著,学生可通过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在华北地区电力企业完成超过600学时的实践训练。这种产教融合模式有效缩短了毕业生岗位适应期,使其在就业市场保持较强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