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将传统会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6年创立以来,已发展为校级重点专业,面向全国培养具备“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特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特色在于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为教学理念,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资源,形成从理论学习到实战应用的全链条培养路径。
专业课程体系:传统会计与数字技术的双重赋能
该专业课程设置突破传统会计边界,构建了“金字塔型”知识结构:基础层聚焦《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等传统理论;进阶层融入《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等数字化课程;顶层则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大数据分析》实现能力整合。教学中引入大数据动态分析模块和财务流程模拟系统,例如在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中嵌入企业实时数据,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从凭证录入到报表生成的全流程操作。这种“理论+工具+场景”的三维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手工账务处理,又能熟练运用Python、Power BI等工具进行智能财务分析。
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协同的“双轨制”培养
专业首创“仿真+全真”双轨实践体系,校内建有5间现代化实训室,配备高仿真财务系统与云端数据处理平台,支持学生开展成本核算、税务筹划、财务风控等专项训练。校外则与厦门金管家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项目,例如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AI智能助手完成发票识别、智能对账等任务。2024年市级技能竞赛中,该专业学生凭借在财务数据分析决策环节的优异表现,斩获团体一等奖,印证了实战化训练的有效性。这种“以赛促学”机制,使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率长期保持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前列。
人才培养成效: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审计助理、财务数据分析师、税务管理等新兴岗位,2023届学生就业率超过95%,其中32%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专业与厦门软件园三期深度合作,通过“企业经理驻校指导”和“就业导师一对一规划”,实现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500元/月,高于福建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升学方面,近三年专升本录取率稳定在20%以上,部分学生考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等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相关专业。这种“就业有保障、升学有通道”的发展格局,得益于专业对会计职业道德和大数据伦理的双重重视,例如通过模拟商业贿赂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风险防控意识。
师资与资源保障:产教融合的创新驱动
师资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0%,包含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行业专家,他们主导开发的《智能财税实务》等活页式教材,将企业真实报税数据转化为教学案例。校企共建的千万级实训平台,集成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模块,支持学生完成从数据清洗到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项目实操。值得一提的是,专业引入华晟经世集团的工程师团队驻校授课,将京东物流、顺丰速运等企业的财务大数据项目拆解为教学单元,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迭代同步。这种“产业技术进课堂、企业标准进大纲”的做法,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6-8个完整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