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依托公办院校的办学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1986年设立的会计专业,历经40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累计培养超1万名毕业生。在数字经济时代,该专业将传统会计技能与大数据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构建了“双证书”培养路径,学生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资格证或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模块,其中专业课包含三大层次:
- 专业基础课:涵盖经济学原理、经济法基础、统计基础等,重点夯实财务理论基础。
- 专业核心课:
- 传统会计模块: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等
- 智能技术模块: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
- 管理决策模块:管理会计实务、财务大数据分析
-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手工记账室、财税一体化实训室等4类实验室,配合周普会计事务所等十多个校外基地,形成“理论-实训-顶岗”三级进阶。
培养特色与技术创新
该专业采用“双主体三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共建课程资源与实训基地,引入智能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值得关注的是,课程考核全面推行标准化试题系统自动评分,并配置机器人助教进行智能辅导。在教学改革中,特别强化Python编程、Hadoop框架应用等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处理海量财务数据的能力。
就业竞争力与发展空间
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5%高位,薪酬水平呈现明显成长性:
- 入职初期平均薪资约3980元
- 2年经验后突破7000元
- 5年资深从业者可达9200元就业方向覆盖传统财务岗位与新兴领域:
- 企业端: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
- 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税务师事务所筹划
- 技术岗位:财务大数据分析师、智能财税系统运维
通过“课证融通”设计,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智能财税1+X证书,这一举措使毕业生在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兴领域获得显著竞争优势。随着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的持续推进,该专业正朝着培养“懂数据、精业务、会分析”的复合型人才方向深化发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