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始终以商科院校特色为根基,探索出一条融合商学、人文与艺术设计的创新路径。该专业通过动态调整培养方案,目前已形成视觉信息设计、新媒体艺术、传统工艺创新三大方向,并构建了涵盖基础技能、商业实践与国际视野的多维培养体系。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创新意识与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一目标如何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与实践平台得以实现?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采用“分层递进+方向深化”模式。一年级通过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夯实基础,二年级起分方向培养。例如,视觉信息设计方向聚焦信息可视化设计、服务设计思维;新媒体艺术方向强化用户体验设计、互动艺术综合设计;传统工艺创新方向则结合漆艺、植物染等传统技艺与现代衍生品研发。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知识广度,又通过方向课程实现垂直领域的深度探索,例如数字化视觉拟态设计课程便融合了3D打印与动态图形技术。
师资队伍的多元构成是专业发展的另一支柱。现有教师17人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1人,硕士16人,其中包含海归教师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教学团队不仅承担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等核心课程,还主导校企合作项目,例如与照明设计公司、广告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将真实商业案例引入课堂。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广告策划与传播、包装造型与结构等课程中直接接触行业需求。
国际化培养与商业实践构成专业的双轮驱动。自2020年起,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合作的3+1联合培养实验班,通过引入海外课程与创新管理模式,已培养三届学生。同时,专业要求所有学生参与专业采风、设计考察,例如深入民间艺术聚集地调研传统工艺,并将成果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2024届毕业设计展中,97名毕业生通过交互装置、动态海报、信息可视化作品,展现了从文化挖掘到商业落地的完整设计思维链条。
就业导向的培养策略进一步强化了人才竞争力。近四年数据显示,毕业生进入传媒机构、品牌策划部门、广告公司的比例超过70%,另有6人通过研究生推免进入深造通道。课程中嵌入的新媒体策划与营销、展示与陈设等内容,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例如包装设计课程直接采用真实品牌案例,使学生掌握从概念到印刷制作的全流程。这种以商业应用为终点的教育设计,确保学生不仅具备设计实践能力,更拥有设计管理与市场洞察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