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德联合培养项目,由该校与德国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项目采用"3+1.5"学制,前三年在国内学习基础理论与德语课程,通过语言测试后赴德完成剩余学业。毕业生可获得中德双学位,2025年该专业在江苏省本科批次计划招生80人,历年出国率约50%,深造率高达78%,部分学生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德国顶尖高校。专业依托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构建"工程实践+国际视野+语言能力"三维培养体系。
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专业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培养模式为核心,形成三大核心竞争力:
- 国际认证体系:2016年通过欧盟AQAS专业认证,课程设置获德国高校普遍认可;
- 双元制教育融合:引入德国企业顶岗实习机制,毕业设计课题100%来自西门子等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
- 语言能力优势:设置1200学时德语课程,配备德籍外教与专业课程德语教学模块,学生赴德前需通过TestDaF B2级语言考核。
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
实施三阶段递进式课程架构:
- 基础强化阶段(国内1-3学年):
- 必修电路原理(96学时)、电力电子技术(64学时)等68学分核心课程;
- 同步开展工程德语(480学时)强化培训,构建跨文化交流能力基础。
- 工程实践阶段(德国1.5学年):
- 参与机器人制造技术、自动化耦合技术等德方特色课程;
- 在德国企业完成6个月职业实习,接触工业4.0最新技术应用。
- 创新拓展阶段:
- 毕业设计实行中德双导师制,近三年产生15项跨国联合研究成果;
- 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传感网络系统获德国"工业创新挑战赛"金奖。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构建中德协同育人团队,形成三大支撑体系:
- 国际化师资梯队:中方教师博士化率55.8%,德方派遣21名教授参与教学;
- 尖端实验平台:建成中德智能机器人实验室,配备工业机器人工作站、PLC控制系统等价值2000万元设备;
- 校企合作网络:与西门子、博世等企业共建8个实践基地,开发20+真实工程案例库。
就业前景与发展通道
毕业生形成四大发展路径:
- 德国就业:35%留德进入西门子、大众集团等企业,平均起薪4500欧元/月;
- 国内名企:30%入职国家电网、上海电气,薪资达普通本科毕业生2倍;
- 学术深造:28%进入TU9联盟高校攻读硕士,2024届13人录取慕尼黑工业大学;
- 公共服务:7%考取国家公务员,典型案例为2024届徐铮入职国家税务总局。
该专业在电力传动系统优化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采用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构建"理论讲授-虚拟仿真-实体操作"三维教学链。建议考生强化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重点掌握ETAP电力系统分析、STEP7编程等工具。需注意电机与拖动课程涉及电磁场耦合分析难点,建议提前研读《电力电子变换器设计》专著。具有德语B1证书或机器人竞赛获奖经历者在选拔中更具优势,计划跨境就业者可关注中欧新能源合作项目专项培养计划。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