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立足新时代教育需求,以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质资源,构建了“师范特色+学科交叉”的培养体系,既注重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又强调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持续的教学改革,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政机关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定位为师范类本科层次,培养方向覆盖中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德育工作及党政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宣传与管理领域。其核心培养目标包含三层维度:
- 政治素养: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塑造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论自信;
- 教育能力:依托教育概论、学习心理学等师范类课程,强化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技能;
- 实践应用:结合法学概论、伦理学等学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设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深造提供了学术通道。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计以“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形成四大模块:
- 理论主干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夯实学科基础;
- 师范技能课: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原理与设计,融入微格教学与教育实习;
- 交叉拓展课:开设生命关怀教育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史,增强人文素养与历史视野;
- 思政创新课: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前沿课程,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教学实践中,学院推行“课程思政”模式,例如在《生化工程》课程中融入生物医药产业案例,实现专业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专任教师7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4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3%。科研平台方面,学院设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苏州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等省级、市级研究机构,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这种“教研互促”模式为学生参与学术项目、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实践平台与就业前景
专业实践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 校内实训:通过“青马名师培育工作坊”“明日之师”师范生风采大赛等活动强化教学技能;
- 校外实践:与苏州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理论宣讲与社会调研;
- 第二课堂: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党史宣讲团”等社团,拓展综合素质。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进入中等学校从事政治课教学,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宣传与管理工作。近年升学率稳步提升,多名学生考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部分赴海外深造。
创新举措与社会影响
学院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推出两项特色举措:
- 沉浸式思政教育:打造“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等情景教学项目,增强学习体验;
- 校地协同育人: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单位合作,将课堂延伸到产业发展一线。
这些创新使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获评江苏省“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
苏州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通过系统性培养和持续性改革,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思政教育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与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