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以中俄合作办学为核心特色,结合“352”分类分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贯通本硕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68%博士师资比例和12名高级职称教师的雄厚教学力量,聚焦轨道交通信号技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通过国际化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具备中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上海铁路局定向输送、国内外深造和设备研发三大方向形成稳定出口,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培养模式创新
该专业采用“3+2”本硕贯通培养机制:
- 前3年在江苏师范大学完成数学建模、信号系统分析等基础课程
- 后2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铁路自动装置设计
- 完成跨国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指导
- 可同时获得中俄双学位证书。国内培养方向则实施“352”分流:
- 30%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
- 50%学生进入上海铁路局订单班接受岗前实训
- 20%学生配置国际导师组准备海外深造。
课程体系架构
专业课程设置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由基础理论层、技术应用层、创新实践层组成的金字塔结构:
- 基础层包含《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兼容理论》等硬核课程
- 应用层设置《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特色模块
- 实践层通过铁路信号设备拆装实训和地铁调度仿真系统完成能力转化。特别设置的经济学辅修模块,培养学生在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风险评估能力。
就业竞争优势
专业与上海铁路局建立人才直通车合作,每年定向输送信号工程师和系统维护师,入职平均薪资达8500元/月。对考研群体提供本硕连读通道,近三年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率提升12%。国际方向依托俄罗斯交通大学双学位优势,毕业生可直通西门子轨道交通研究院等跨国企业,海外深造院校包括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顶尖学府。
技术创新平台
专业建有江苏省轨道交通信号重点实验室,配备全自动列车控制模拟沙盘和CBTC仿真系统,支持学生开展:
- 铁路信号故障诊断算法研究
- 智能调度系统开发
- 新能源轨道交通控制技术试验
近年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中累计获得7项一等奖,研发的道岔状态监测装置已在徐州地铁3号线投入试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