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福建省"双高"建设院校,其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以"文化传承+时尚创新"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海丝文化元素"与形象设计课程的深度融合,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尤其在2025年教师团队斩获"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荣誉后,专业建设更迈上新台阶。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构建了"美学基础+核心技能+文化素养"三维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涵盖化妆造型、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形体礼仪等核心模块,同时融入非遗剪纸、蜡染工艺等传统文化技艺。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现代造型技术的同时,能够将海丝文化符号转化为设计语言,如在《墨桐落宴》《祥澜云锦》等学生作品中,巧妙运用泉州走马灯轮廓、滴水兽纹样等地域元素。
专业建设特别注重产教融合,搭建起"课堂实训+项目实战+行业认证"三级实践平台。通过承办"海丝泉州尾牙年会""时尚芭莎慈善晚宴"等真实项目,学生可参与完整的造型设计流程:
- 主题分析与文化元素提取
- 设计方案手绘与3D建模
- 材料选择与工艺制作
- 动态展示与效果评估这种实战训练使毕业生具备整体形象设计能力,就业领域覆盖影视剧组、时尚杂志社等12个细分方向。
师资配置方面形成"行业大师+学术导师"双师结构,既有肖宇强博士这类发表15篇学术论文的学者,也有蔡旋迎等获评"技能大师"的实战专家。教师团队通过"十个质量工程"建设,在教科研课题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三年主持省级课题10余项,开发《人物造型数字化设计》等7部教材。
在文化传承创新层面,专业建立起"传统技艺现代转译"教学机制。通过对惠安女服饰、娘惹文化、苗族银饰等民族元素的解构重组,学生作品如《惠·梦》将传统头巾改良为时尚配饰,《扎西德勒》则将藏族彩绘与现代礼服剪裁结合,这种创新实践使95%毕业设计作品实现商业化转化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