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面向新一代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兴领域,聚焦智能驾驶、车联网和智能制造三大技术方向。该专业依托装备制造大类学科基础,结合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产教科协同”的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网联汽车装配调试、测试标定和故障诊断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等前沿领域,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职业发展路径。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为核心,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需掌握智能传感器、计算平台、线控底盘等关键系统的研发辅助与生产制造能力,同时具备整车参数调优、质量检测和试验测试的实操技能。职业面向涵盖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师等岗位,目标是通过“六维公民”培养体系(社会公民、职业公民、企业公民等),实现从技术操作到工艺管理的全链条能力提升。
二、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
专业课程设置遵循“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原则: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车路协同系统装调与测试》等,重点强化人工智能原理、智能驾驶算法和车载网络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
- 实践技能模块:依托校内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和无人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线控底盘调试、计算平台部署和智能座舱系统测试等实训项目。校外则与豪鹏科技、德赛电池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定制专班”实现岗位技能与课程内容的无缝对接。
此外,学校引入IEET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智能网联汽车定位与导航》等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
三、校企合作与产业融合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一园两站”(省级大学科技园、博士工作站、科技专家工作站)搭建产学研平台,并与道简优行科技、西部智车等企业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推动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融合。合作内容包括:
- 技术研发:联合开展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线控底盘设计等项目;
- 人才培养: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开设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采集等前沿课程;
- 资源共享:利用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进行教学,例如车联网故障诊断和智能交通视觉识别技术的实操训练。
这种“岗课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为其提供了参与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的资源支持。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随着智能汽车和车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实现多元就业:
- 技术岗位:如智能网联汽车运维工程师、传感器标定测试工程师,负责整车调试与系统优化;
- 研发辅助:参与自动驾驶算法开发、高精度地图建模等研发环节;
- 管理服务:担任智能汽车售后服务经理或技术顾问,提供售前支持与故障解决方案。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阶梯式特征,初级岗位(如装调师)可通过技能积累晋升为技术主管或研发项目经理。据统计,学校2024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跃居全省A类第29名,专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为毕业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保障。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明德力行,成己达人”的育人理念,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打造为区域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其“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前沿的课程体系以及紧密的校企合作,为学生铺就了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应用的全通道,成为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