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1958年设立以来,始终立足基础教育与金融应用双轨发展,形成了师范教育与金融数学两大培养方向。作为安徽省首批升本专业之一,该专业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并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独特的2.5+1.5分阶段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深度结合,成为省内同类专业的标杆。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分设师范教育和金融数学、保险精算两个方向。师范方向聚焦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技能的双重提升,致力于输出具有教师资格认证的中学数学教师。金融方向则侧重数理金融工具应用,培养能在银行、证券等领域从事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跨学科人才。两类方向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课程,并通过数学建模、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实践环节强化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结构,基础阶段(前2.5年)覆盖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等核心理论,后1.5年分方向深化专业技能:
- 师范方向:开设数学学科教学论、几何画板应用等课程,结合班级天天讲、优质示范课实训等活动,形成“理论-实践-反思”闭环。
- 金融方向:增设精算数学、随机过程等课程,依托金融业务实训中心开展量化投资模拟,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性的数学创新实验班(2023年设立)引入省级“101计划”,通过小班化教学与科研项目驱动,提升学生学术竞争力。
实践体系与就业支撑
专业实践体系构建了三层递进式能力培养路径:
- 基础技能:通过数学实验、C语言编程等课程夯实工具应用能力;
- 场景模拟:在师范生智慧教学实训室开展微格教学,在金融业务实训中心进行投资决策模拟;
- 真实岗位历练:与北辰教育、农业银行等机构建立实习基地,2023届毕业生赴金融机构实习率达62%。近三年数据显示,师范方向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超95%,金融方向学生获FRM/CFA证书比例逐年提升,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
学科支撑与专业优势
依托金融与数学学院的强大学科平台,该专业拥有专任教师59人(博士占比40.7%),其中9人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在2025年校友会专业排名中,该专业获评中国四星级应用型专业,位列安徽省属高校前列。其省级产业学院与校企合作教育基地的联动机制,更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长三角金融产业与智能教育发展需求,形成“学术导师+行业导师”的双导师制特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