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服务0-12岁儿童成长”为办学核心,依托重庆市重点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基础,构建了独特的“童装+亲子装”设计体系。该专业聚焦儿童服装产业的创新需求,通过儿童视觉与服饰艺术设计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将传统文化、数字技术、时尚创意深度融合,形成“小童装·大秀场”的学科特色。近年来,师生作品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伦敦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等国内外顶级舞台崭露头角,累计斩获金银铜奖80余项,专业排名稳居重庆高校前列。
专业定位: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创新
专业以3-12岁儿童服装与亲子装为核心方向,强调民族文化传承与数字化时尚转化的双重路径。例如,2024年毕业设计主题“云”通过“云装”概念将传统云纹、剪纸元素与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开发出兼具东方美学与科技感的童装作品。课程设置上,童装设计、服装CAD制版、3D数字建模等课程形成“基础理论+技术实操”双核体系,培养学生对面料再造、立体裁剪等工艺的掌握能力。
教学模式:“一引双核四路径”培养体系
该专业构建了以市场导向为引领,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为双核驱动的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校企协同育人: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8门课程、3个实践基地,开展横向项目研发,近三年累计合同经费超200万元;
- 竞赛驱动创新:组织学生参与全国中小学校服大赛、米兰设计周等赛事,近五年获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21项;
- 文化IP转化:将巴渝传统工艺如藤编、扎染融入设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亲子装系列;
- 数字化赋能: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儿童服饰虚拟展厅,探索元宇宙时尚展示新场景。
师资与资源:双师型团队支撑实践教学
学院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17人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其中96.2%教师具备行业背景,包括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2名、米兰设计周获奖导师3名。实验教学条件覆盖服装CAD实训室、智能一体化应用平台等65个专业空间,配备价值1000万元的先进设备。专业负责人徐琴带领团队开发的童装设计一流课程,通过“课堂+工坊+秀场”三阶段教学法,实现从设计草图到时装周发布的完整产业链实践。
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专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与文化扶贫,为重庆市妇联、手工编织协会提供童装设计服务,开发的校服作品被多地中小学采用。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牵头编制《重庆市儿童服装安全技术规范》,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该专业位列重庆第2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超85%,20%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通过传统文化现代化、设计流程数字化、人才培养协同化的三维创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正以“小童装”撬动“大产业”,为应用型艺术教育提供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