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云南师范大学正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引擎,构建覆盖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场景智能教育生态。作为西南地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先行者,该校通过"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包含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创新、基础教育赋能的立体化发展体系。2025年3月落地的"云师小智"教育AI智能体,标志着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进入全场景赋能新阶段。
该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呈现三个显著特征:跨学科课程体系涵盖计算机基础理论、数据科学、AI算法等核心模块;分层实践平台通过实验课程、项目实训、校企联合实验室形成能力培养闭环;产教融合机制与科大讯飞等4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信息学院设立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在云南省第五轮专业评价中获评C+等级,课程设置包含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等前沿方向,并开发了《AI赋能教学标准化指南》等特色教材。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云南师范大学构建了"人机协同"智能教育系统。基于DeepSeek-R1开源大模型开发的智能助教系统,实现课堂互动设计、学情分析、资源推荐的数据驱动教学;智能管理系统集成教务排课、质量评估等功能,形成"数据决策-流程优化-资源统筹"三位一体治理模式。2025年开展的教师AI专题研修班,通过"国际专家直播+线下实操工坊"混合培训,使460名教师掌握87个AI教学工具,结业考核通过率达95.5%。
科研创新层面,学校搭建了基础教育AI创新实验室,重点攻关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多模态教学评价等课题。其自主研发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创新融合环境感知、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等技术,在云南师大附小等基地验证了评价准确率提升23%的实效。通过承办腾冲科学家论坛大学校长分论坛,与清华、浙大等高校共同提出的"AI for Science"科研范式,正在打开学科边界、重构科研生态。
在基础教育赋能方面,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率先部署的"云师小智"系统,通过三大核心功能实现教育全场景覆盖:智能伴学系统支持"一人一案"精准学习;智能管理系统对接区域教育资源库,构建校-家-社联动生态圈;分层架构设计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知识库和教学策略库。这种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云南方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