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立足地方基础教育与学科发展需求,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2006年招生以来,累计培养1000余名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在广西区内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作为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课程体系融合数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地方输送了大量优秀数学教师和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突出师范性与应用性
专业课程体系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同时设置数学建模、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实践课程。通过见习、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等环节强化教学能力,形成"基础课程夯实学科素养—专业课程提升教学能力—实践课程对接岗位需求"的递进式培养路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课程体系中新增大数据基础、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模块,体现对数字化教学能力的重视。
师资与科研支撑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博士26人,博士生导师4人,团队包含广西杰青、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学术骨干。近五年主持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教师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将符号计算与工程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用于学生实践,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94%在广西区内就业,其中41.08%扎根桂东地区,成为地方中学的教学骨干。就业渠道包括:
- 基础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师占比超60%
- 继续深造:年均考研成功率约20%,进入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
- 行业应用:13.94%毕业生进入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等技术岗位
- 公务员与事业单位:通过公考进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
专业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 竞赛驱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市场调查等赛事,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74项
- 校企协同:与甲骨文共建OAEC人才产业基地,开展软件开发实训
- 双导师制:中学教师与高校教师联合指导教育实习
- 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2项,孵化教育科技企业3家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5年内成长为教学骨干的比例显著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随着专业持续深化"数学+教育+技术"的交叉融合,其人才培养质量在桂东地区基础教育领域持续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