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过程中,截止性测试是确保会计记录归属期正确的核心环节。当发现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存在跨期入账问题时,需通过调整分录将错误归属的金额调整至正确的会计期间。这类调整需遵循调表不调账原则,即直接修正财务报表而不影响被审计单位的账簿记录。例如,2022年的费用若错误计入2023年,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追溯调整,最终影响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以下从调整原则、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层面展开说明。
一、审计调整的核心原则与逻辑
调表不调账是审计调整的核心原则,即调整仅作用于财务报表,不修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会计账簿。例如,若发现2023年账务中误将2022年的销售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审计调整需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 识别差异:将错误分录(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与正确分录(借:销售费用,贷:银行存款)对比;
- 反向冲抵:通过多抵少补方法,冲销错误科目并补记正确科目;
- 编制调整分录:
借:销售费用
贷:管理费用
此分录仅调整报表项目,不涉及企业账簿的修改。
二、跨期费用的具体调整方法
(一)错账更正: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若费用应归属以前年度但错误计入本期,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追溯。例如,2022年的广告费误计入2023年:
- 冲销本期错误科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冲抵)
贷:销售费用(红字冲抵) - 补记正确归属期间: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本年发现的以前年度漏记费用
若发现以前年度费用未入账,需直接补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付账款(或其他负债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三、调整分录的注意事项
科目使用规范:
- 调整分录必须使用报表项目(如“销售费用”而非“销售费用-广告费”);
- 避免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外的损益类科目(如直接调整“管理费用”)。
勾稽关系验证:
- 调整后需验证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确保“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
- 涉及跨期调整时,需同步修正相关科目(如应收账款、存货等)的期初余额。
连续审计调整:
- 若企业未按审计建议调整账务,次年需通过滚调(OJE)将上期调整分录中的损益类科目替换为“年初未分配利润”;
- 例如,上年调整分录为借:销售费用,贷: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需滚调为借:年初未分配利润,贷:年初未分配利润(无实际影响,仅保持报表连续性)。
通过上述方法,可系统解决跨期费用的审计调整问题,同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需特别注意的是,截止性测试需结合原始凭证(如发票日期、发货单)验证业务实际发生期间,避免单纯依赖记账日期导致的调整偏差。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