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自1985年办学以来,已成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生规模超1300人,具有深厚的办学积淀。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智能管理会计人才为目标,依托温州民营经济活跃的区域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其师资队伍中既有高学历的专职教师团队,又有来自企业界的实务专家,形成"双师型"教学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既覆盖传统会计核心能力,又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适应会计信息化时代需求。毕业生就业面涵盖企业财务、政府审计、金融证券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民营企业聚集的温州地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一、以智能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该专业将智能会计管理能力作为核心培养方向,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创新实践"的三层课程架构。例如:
- 学科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夯实理论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智能财务共享实验》《RPA应用与开发》等数字化工具课程
- 实践教学通过V创经营决策、企业模拟经营等仿真平台,实现业财融合能力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传统会计技能的同时,能够运用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决策等新技术解决复杂问题,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通过"双元制"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体系:
- 校内实验室群:建有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智能财务决策实验室等7个专业平台,配备DBE财务共享系统、RPA开发工具等先进软件
- 企业实景教学:与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等10余家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企业导师进课堂"活动
- 创业项目驱动:基于真实创业项目的"创中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工商注册、税务申报等全流程实务特别是创新的i实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企业专家远程指导、实时案例解析,使实践教学突破时空限制。
三、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定位
专业深度对接温州"民营经济之都"的产业特征,在三个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
- 课程内容本土化:在《税法》《成本会计》等课程中融入温州民营企业的典型案例
- 温商精神传承:通过企业家讲座、家族企业财务诊断等实践,培养学生对民营经济的深层认知
- 小微企业管理会计:针对当地大量中小微企业需求,开设《小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等特色课程这种定位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温州民营企业"业财一体化"的管理需求,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部分学生入职当年即参与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项目。
四、持续深化的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注重供给侧改革,通过三个维度提升培养质量:
- 师资结构优化: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占比61.5%,并聘请10位客座教授形成学界与业界互补
-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模式,在《审计学》等课程中实施项目制教学
- 国际认证衔接:课程体系参照ACCA等国际认证标准,部分课程实现学分互认这些改革举措使该专业在2020-2024年间新增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改项目5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财务大数据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