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的浪潮中,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突破口,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DeepSeek的应用实践,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养体系。该校不仅与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天津启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更通过本地化部署方案和虚实融合实训模式,将AI技术深度嵌入教学全流程,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成为该校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引擎。通过与超聚变(天津)技术团队、博诺机器人公司等企业联合攻关,构建了兼容多场景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该平台以3D视觉数据采集技术为支撑,支持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等六大领域实训,通过模块化设备复用降低教学成本。例如在"机器狗"二次开发项目中,学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危险地形探索、化工巡检等实用功能开发。
课程体系设计呈现动态化对接产业需求的特征。依托DeepSeek智能分析系统,学院构建了覆盖AI训练师、生成式应用开发工程师等新兴岗位的课程矩阵。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建立产业人才需求图谱数据库
- 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课程模块
- 实施教学标准动态升级机制
- 搭建定制化知识库平台这种需求导向型课程开发模式使专业课程更新周期缩短40%,实训设备利用率提升至85%。
在教学实施层面,形成了数据驱动型教学闭环。教师运用DeepSeek智能分析能力完成:
- 学生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与建模
- 个性化学习路径动态生成
- 教学方案精准优化
- 智能技术应用熟练度评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系统可自动生成教学反思报告,辅助教师提升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典型案例显示,采用该模式后,学生项目完成效率提升30%,技术转化率提高25%。
技术应用创新突出虚实融合特征。学院开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集成了:◆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识别系统◆ 多模态数据融合处理模块◆ 智能硬件兼容适配框架◆ 云端协同开发环境这种架构支持学生通过3D相机数据采集→编程实验→虚实场景验证的完整流程,将抽象算法转化为具体工业应用。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该校展示的智能机器狗已实现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突破,成为教学成果转化的典范。
通过政校企协同创新机制,该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近两年已培养AI技术应用人才800余人,开发产教融合项目23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68%。在津石榴网络育人联盟框架下,其创新模式已辐射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形成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网络。这种以技术赋能为核心的职教创新范式,正推动传统技能人才培养向智能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