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所由国有企业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旅游管理(实验班)专业立足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多维度创新,构建了适应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教学框架。以下从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训体系、就业方向及升学路径等角度展开分析。
一、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育人导向,强调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塑造。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及旅游电商等领域,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企业运营管理、产品策划与销售、旅游信息整合等核心能力。例如,课程设计中特别融入旅游政策法规和旅游电子商务模块,强化学生对行业动态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突出理论与实践融合
核心课程设置涵盖三大知识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构建学生对行业的系统性认知;
- 专业技能模块:如《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旅游网络营销》,侧重培养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能力;
- 法律与工具模块:开设《旅游法》《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提升合规意识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班引入智慧旅游建设、会展布置技能等前沿实训内容,确保课程与行业技术趋势同步。
三、实践教学依托校企协同平台
其实训体系采用“校内模拟+企业实战”双轨制:
- 校内实训:通过旅行社经营管理模拟实验室、导游服务虚拟仿真系统等,完成旅游接待流程、危机处理等场景化训练;
- 校外实习:与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紫轩文旅集团等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在景区服务、酒店数字化运营等岗位进行轮岗实践。此外,学院拥有国家级焊冶生产性实训基地等资源,虽与旅游专业直接关联度较低,但其校企合作模式为跨学科资源共享提供可能。
四、就业方向覆盖文旅全产业链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岗位群:
- 服务管理岗:如旅行社计调、景区讲解员、酒店前厅主管;
- 策划营销岗:包括旅游产品设计、会展活动策划、电商平台运营;
- 行政支持岗:涉及旅游行政部门基层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协调等。数据显示,学院整体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其中与酒钢集团等国企签约比例达60%,而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本地文旅资源,实现“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80%区域就业覆盖率。
五、升学路径强化终身学习通道
该专业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
- 中高职转段:与联合办学中职学校对接,通过转段考试直接升学;
- 专升本渠道:对接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院近年专升本升学率接近80%;
- 职业资格认证:鼓励考取导游资格证、旅游电子商务师等证书,提升职业竞争力。这种设计既满足学生学历提升需求,也契合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资格要求。
总结与展望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实验班)通过“三融四旅一引领”(即课证融通、课赛融通、课岗融通,认识/研学/跟岗/顶岗四阶段实践,思政教育引领)培养模式,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未来,随着智慧旅游和文旅融合趋势深化,该专业或需进一步拓展虚拟现实实训、跨文化沟通课程等模块,以应对行业数字化转型挑战。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