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密围绕建筑行业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构建了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的技术技能培养体系。该专业以省级教学名师团队和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支撑,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学时占比高达64.43%,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功底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对接行业前沿技术,更通过真实项目实训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无缝衔接。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构建了四层递进式课程架构:
- 基础理论层:包含建筑工程识图、CAD与BIM技术应用等课程,奠定数字化设计基础
- 核心技能层:聚焦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施工技术、构件生产管理等关键环节
- 实践强化层:设置智慧工地管理、虚拟仿真施工等沉浸式实训项目
- 拓展提升层:通过装配化装修、工程经济等课程培养跨界整合能力这种课程体系特别强调BIM技术与虚拟现实(VR)的深度融合,在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学生可进行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模拟和施工安全VR体验。
校企合作机制呈现三维立体化特征:
- 人才共育:与山东万斯达集团共建现代学徒制专班,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教学
- 资源共享:联合打造装配式建筑生产实训基地,涵盖构件生产线、工法展示区和部品公园
- 技术共研:通过市级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套筒灌浆工艺优化等20余项技术攻关这种深度合作使毕业生实现98%对口就业率,部分优秀学生入职半年即晋升技术主管岗位。
实训条件建设突出"虚实结合、多维体验"特色,形成六大功能模块:
- 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实操工位
- 建筑材料智能检测中心
- 智慧工地物联网管理系统
- 特种作业安全体验区
- BIM深化设计数字工坊
- 部品部件小型化生产车间其中施工安全VR体验系统可模拟12类高空坠落场景,通过生理反馈装置强化安全规范意识,这种实景化训练使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斩获金奖。
专业建设成果体现在三教改革创新:
- 教师转型:组建含2名博士、6名企业技能大师的混编师资团队,教师年均企业实践时长超160课时
- 教材革新: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融入1+X证书考核标准和企业真实案例
- 教法创新:推行"课堂进工地、图纸变产品"教学模式,近三年完成校园围栏改造等23项生产性实训项目这种改革使该专业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并成为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1+X证书考核站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