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需求设立的交叉学科专业,2019年获批并开始招生。该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构建了以人工智能原理为核心、智能系统开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智能信息处理与跨学科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专业实施小班化教学与学业导师制,通过国家级竞赛平台与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核心课程体系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延伸至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主干课程包含:
-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与数据结构与算法构建编程能力
- 人工智能原理与模式识别夯实理论基础
- 智能机器人与自然语言处理强化应用开发
-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培养数据处理能力
- 虚拟现实技术与智能游戏设计拓展创新边界课程设置特别注重脑科学、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形成覆盖智能感知、信息处理到系统集成的完整知识链。
创新培养模式包含立体化育人机制。专业实行"双创中心+科研导师"制度:
- 低年级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中高年级组建团队参加ACM亚洲区域赛、全国软件测试大赛
- 毕业设计对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谷歌(中国)产学合作项目、蓝科智能实验室等18个校企实践平台,学生可参与CNN代码相似度计算、Spark大数据分析等真实项目开发。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超80项,科研论文发表量年均增长30%。
师资团队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其中:
- 江苏特聘教授1人领衔学科建设
-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主导科研攻关
- 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教师占比65%团队在智能教育、计算机视觉领域成果显著,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获发明专利22项,开发的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已应用于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独创的"阶梯式科研训练法"使本科生早在大二即可参与横向课题研究。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19届毕业生:
- 平均起薪达8500元,头部企业offer占比40%
- 就业领域覆盖智能硬件开发(31%)、AI算法工程(28%)、数据分析(22%)
- 考研成功率24%,多名学生考入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校企合作单位包括东软教育科技、中云智盟等知名企业,建立的移动智能互联网实验平台每年定向输送30%以上毕业生。随着徐州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的建设,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协同发展将催生更多就业机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