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科技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作为国家战略布局下的新兴学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两个省级一流专业构建基础,2019年设立并于2020年获教育部正式批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培养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系统开发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和"四层次递进式"实践体系,打造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闭环。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核心课程覆盖人工智能原理、控制工程基础、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基础理论模块,同时设置计算机视觉基础、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课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程群中嵌入了嵌入式系统、PLC原理与应用等工程实践类课程,形成"算法开发-硬件集成-系统部署"的全链条知识结构。这种课程布局既符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技术路线,又能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使毕业生具备快速适应产业技术迭代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学训赛创"四位联动机制:
- 校内建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配备服务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价值千万的实训设备
- 智能感知交互创新实训中心开展智能机械臂、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等真实场景项目开发
- 校外与广州昂宝电子、德创智控科技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校企双导师"制
- 通过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赛事平台,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2项
师资团队由具有产业经验的吉林省技术能手领衔,8人教学团队中副教授以上占比50%,博士占比25%。张旭宁教师团队在2021年"振兴杯"吉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计算机程序员项目冠军,这种"双师型"教师结构保证了教学与产业前沿的紧密对接。学生培养成效显著,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奖率达1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技术创新大赛获奖项目实现技术转化3项。
就业方面呈现"三高"特征:
- 高就业率:依托长三角、珠三角实习基地实现"离校即就业",2023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1.2%
- 高薪酬:根据校方统计,入职AI科技公司的毕业生首年平均薪资达8500元
- 高发展性:可选择在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深造,近年考研录取院校包括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特别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毕业生已参与智能仓储系统、医疗影像AI诊断平台等省级重点项目建设。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