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依托长三角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优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围绕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等方向展开教学,拥有上海市首批卓越工程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应用本科试点专业的双重认证。通过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平台,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培养定位上,该专业强调“理论+实践”的双轨制模式。学生需系统掌握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基础理论,并通过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半导体器件物理、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课程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培养方案特别注重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集成电路设计、电子材料测试、光电子器件开发等技能。例如,课程设置中融入FPGA设计与实现、传感器技术等前沿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
课程体系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核心知识领域涵盖电路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固态电子学等基础理论,以及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专业方向模块。主要课程包括:
-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测试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数字信号处理与VLSI设计导论:培养集成电路设计的逻辑分析与系统实现能力;
- 集成电路版图分析与设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掌握芯片设计的全流程。
此外,学生需考取上海市集成电路制造紧缺人才培训证书、版图设计师(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等职业资格,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突出特色。学校配备聚焦离子束(FIB)测试系统、集成电路设计实训室等先进实验室,并与上海积塔半导体、复旦微电子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采用“3+1”培养模式(3年理论学习+1年实践),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参与芯片测试、工艺设备维护、电子产品开发等项目,直接对接岗位需求。例如,集成电路封装虚拟仿真实训和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效缩短了从校园到产业的适应周期。
在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集成电路应用、智能电子检测、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典型岗位包括:
- 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从事芯片外围接口电路设计及验证;
- 工艺工程师:负责半导体材料制备与工艺优化;
- 产品研发工程师:参与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等新技术的开发。合作企业如上海先进半导体、晶丰明源股份等,为毕业生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部分学生进入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享受区域产业政策红利。
综合来看,该专业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协同育人,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其师资力量(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实验条件的硬实力,叠加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