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财经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立足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构建了覆盖工程经济、项目管理、数字技术的复合型培养体系。该专业分为本科(4年制)和专科(3年制)两个层次,依托管理学院资源,形成"理论+实训+产业协同"的特色路径。通过分析其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及师资配置,可发现该专业聚焦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培养,尤其注重BIM技术与数字化造价的深度融合,为建筑行业输送既懂工程技术又精于经济分析的应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
专业以"强实践、强工程意识、强适应性"为特色,培养能胜任投资估算、造价控制、工程审计等全周期工作的复合人才。本科阶段注重数智化工程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建筑信息建模(BIM)和大数据决策技术;专科则侧重一线技术技能,强化施工图识读、造价文件编制等实操能力。两类培养方案均对接国家注册职业资格体系,如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建造师,形成"学历+职业认证"双轨通道。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四维知识框架:
- 工程技术基础:包含《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课程,夯实工程识图与结构认知
- 经济管理核心:通过《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培养成本控制思维
- 数字技术应用:设置《BIM造价应用》《工程造价数字化》等前沿课程
- 法律与实务:涵盖《建设法规》《招投标实务》等行业规范内容
特别在本科阶段增设装配式工程AR实训和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从传统计量向智慧造价的转型。学生需完成工程测量、CAD制图、招投标模拟等12项实操训练,最终通过顶岗实习检验综合能力。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学院与广联达科技等企业共建数字造价现代产业学院,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开展教学。例如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云计价平台完成从工程量清单编制到竣工结算的全流程实训。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6%,包含国家一级建造师、财政部评标专家等行业精英,近三年带领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300余项,包括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房地产企业、造价咨询机构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辽宁省同类院校前列,约30%的本科毕业生在三年内取得中级造价师资格,印证了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效性。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该专业通过持续迭代课程内容和实训平台,正成为东北地区造价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