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学校在财经领域的传统优势,构建了独特的交叉学科体系。该专业不仅注重计算机技术的系统化教学,还深度融合金融信息化、会计实务等财经领域知识,形成“技术+行业”的双重竞争力。通过整合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资源,课程设置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完整链条,并强调实践能力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学生在金融科技、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计算机系统开发能力和金融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系统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核心课程,同时学习会计学、金融学等财经类课程,形成跨领域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中特别设置金融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等特色模块,通过Python程序基础、ERP原理与应用等实践性课程强化技术落地能力。这种设计旨在使学生既能开发金融信息系统,又能理解行业业务逻辑,成为技术驱动型财经问题的解决者。
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了“硬核技术+行业场景”的双轨模式:
- 编程与系统开发:包括C++、Java、Python等语言教学,以及软件工程、敏捷开发项目管理等工程化训练。
- 数据技术应用:涵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深度学习、金融数据分析技术,培养学生处理金融数据的核心能力。
- 财经领域融合:通过会计学、金融学基础等课程打通技术与业务的壁垒,同时设置移动网络应用开发、人工智能与应用等前沿方向课程。
学生的毕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金融科技领域:在银行、证券等机构从事金融信息系统开发或数据分析工作,利用技术优化风险管理、智能投顾等业务流程。
- IT行业:进入科技公司承担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岗位,尤其擅长财经类行业解决方案。
- 深造路径:部分学生选择攻读计算机科学或金融工程方向研究生,或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出国深造。近年的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金融机构信息技术部门的竞争力尤为突出。
专业所属的信息管理学院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力支撑。学院拥有财经大数据中心和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存储超过50亿条财经数据,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真实行业场景。通过承办长三角财经大数据应用能力大赛等赛事,学生可参与金融数据建模、算法优化等实战项目。此外,学院28名“双师型”教师和8名硕士生导师团队,将金融科技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引入智能风控系统的开发实践。
对于有意报考的学生,需关注该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属性及选考科目要求(如福建省要求物理必选)。建议在高中阶段夯实数学和物理基础,同时提前接触编程入门知识。在校期间可积极参与金融数据分析类竞赛或考取1+X职业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课程中C++和Java的教学强度较高,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持续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