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的法学专业自2004年设立本科以来,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政法学院的历史积淀,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旨在培养兼具法律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课程设置到师资力量,从硬件设施到就业支持,这一专业展现出“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特色,其发展路径和成果值得深入探讨。
在师资力量方面,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另有3名法官和律师担任兼职教师。教师团队不仅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还承担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并在通化市法学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机构担任实务职务,形成“双师型”教学特色。近年来,团队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课程建设中取得突破,1门课程获评省级优秀课程,3门课程为校级优秀课程。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复合型培养导向: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核心课程;
- 实务技能模块:开设《司法笔录实训》《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
- 交叉拓展模块: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通过“法律诊所”教学模式,将法律援助工作站与司法笔录实训室融入日常教学,使学生在真实案例中锻炼法律文书写作、庭审辩论等实务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三位一体”培养平台:
- 校内实践:拥有模拟法庭、司法笔录实训室等专业场所,定期举办模拟法庭竞赛;
- 校外实习:与通化市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共建8个实习基地,年均提供近百个实习岗位;
- 社会服务:依托省级科研平台“吉林省法律应用研究中心”,组织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数据显示,学生曾在省级“功承杯”模拟法庭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凸显实践教学成效。
在升学与就业方面,该专业近年保持90%以上的就业率,司法考试通过率超过20%。毕业生主要流向:
- 司法机关:约35%进入法院、检察院系统;
- 法律服务机构:25%任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 企事业单位:30%从事法务、行政管理等工作;
- 继续深造:10%考入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用人单位调研显示,96.6%的企业认可毕业生专业素养,尤其在法律文书处理、纠纷调解等实务领域表现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通过“3+1”校企协同机制强化职业衔接:
- 前三年完成理论课程与基础实训;
- 第四年分方向进入律所、企业法务部门等开展顶岗实习;
- 定期邀请法官、律师开展实务讲座,构建职业导师制度。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企业招聘中展现出较强竞争力,2023届毕业生中已有6人通过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