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依托学校工科背景和区域产业特色,形成了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核心的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构建起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并围绕化工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形成鲜明研究方向。其课程设置既注重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又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应用能力,展现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色。
在学科实力方面,专业所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3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安全与环境功能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团队聚焦化工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达1230万元,师均年科研经费约7万元。研究成果方面,团队发表SCI/EI论文超10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并参与制定自然资源部《海草床生态修复手册》等行业标准。这种科研实力为学生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提供了平台支持。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跨学科融合特性,主干课程包含:
- 基础科学模块: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基础化学、生物学基础
- 专业核心模块: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清洁生产技术
- 实践创新模块:依托青岛市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实验教学特别设置的导师制允许学生从大二起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挑战杯等竞赛平台,近五年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5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的案例频现。
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国际化特征,29名专任教师中79.3%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含泰山学者2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人,博士化率达100%。教学改革方面推行: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7门
- 课程思政融合:3门课程获批省级思政示范项目
- 校企协同育人:与琅琊台集团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实地调研
就业前景呈现双高态势,近三年升学率超50%,多数进入南开大学、中科院等顶尖院所;直接就业率达98%,主要流向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政府环保部门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深度参与沼气发电、酒糟资源化等实际工程,有效衔接产业需求。对于职业发展,毕业生既可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技术岗位,也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碳中和等新兴领域发挥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