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聚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形成了"理论+实践+项目"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依托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聚集优势,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构建覆盖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系统开发、工艺制造管理的完整知识框架,致力于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方案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在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实践平台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
专业特色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学科交叉性,融合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开设《半导体物理学》《SoC系统设计》等核心课程;二是产教融合机制,与华大九天等企业共建实验室,引入产业级EDA工具链;三是实践导向培养,通过"工具链认知-全流程实践-方法论提升"三阶训练体系,使学生掌握从电路原理图设计到DRC/LVS验证的完整流程。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方向模块"架构,构建了包含五个层级的专业知识网络:
- 数理基础层:微积分、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
- 电子技术层:模拟/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
- 专业核心层: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版图设计、EDA技术
- 前沿技术层:纳米工艺制程、数模混合IC设计
- 系统应用层:嵌入式系统原理、传感器技术、智能终端开发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专业实施"双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华大九天Aether设计平台完成二阶运放电路全流程设计,涉及电路仿真、版图绘制、DRC验证等关键环节。数字验证模块引入亚科鸿禹FPGA原型验证平台,学生可接触形式验证方法学等产业级技术。据统计,该专业年均开展3周以上集中实训,学生参与率达100%,项目报告通过企业专家评审后方可获得学分。
师资队伍建设凸显"双师型"特征,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100%,其中30%具有企业研发背景。学院引进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等省部级专家20余人,组建了包含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教学梯队。杨洁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将5G通信网络优化等前沿课题融入教学,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双创奖项5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从事前端设计工程师、验证工程师等岗位,或在制造企业担任工艺开发工程师。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约65%毕业生进入长三角地区IC企业,25%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超过40%参与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获得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职业发展路径清晰,经过2年实践可承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后端设计等核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