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与行业融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生态体系。学院以千亿参数大模型DeepSeek-R1-671B为核心引擎,推出智能助手“城建智芯”,不仅重塑了教学模式,更将技术成果延伸至建筑产业,形成“AI+教育+建筑”的创新闭环。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瞻性布局。
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层面,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定位清晰,聚焦“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模式。作为全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其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核心、拓展与实践四大模块,涵盖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视觉等关键课程。校企共建的华为-慧科人工智能学院引入华为认证课程体系,通过认知实习与岗位实习双轨制,强化学生解决建筑领域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例如BIM设计、智能建造等场景应用。
技术落地方面,学院打造的“城建智芯”智能助手具备三大核心功能:
- 24小时教学支持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课程答疑、学习资源智能推荐
- 垂直领域知识图谱:整合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等专业数据库,精准解析建筑规范
- 产教融合接口:对接头部企业构建建筑产业AI联合实验室,推动教学模型转化为施工工艺优化方案。通过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该系统已处理超过百万级校本与行业数据,语义理解准确率提升至92%。
学院在产教融合机制上的突破体现在三个维度:
- 平台共建:与商汤科技合作建设青岛市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配备236工位高端设备集群
- 师资协同:企业派驻具有3年以上项目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核心课程教学,形成“双师型”教师团队
- 技术反哺:将智能建造、超低能耗建筑等科研成果通过装饰协会合作平台向行业推广,助力企业完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升级。这种闭环生态使毕业生在智能测绘、工业机器人运维等岗位的就业对口率达到87%。
行业影响层面,学院的创新实践已形成“教育-技术-产业”联动效应。其构建的全链条AI生态覆盖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领域,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年均培养500余名掌握绿色低碳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值得关注的是,“城建智智芯”的迭代版本已应用于济南超算中心的城市数字孪生项目,实现了从教学辅助工具到产业级解决方案的跨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