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展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区服务定位与产教融合特色。该专业立足甘肃、面向民族地区,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尤其在创新创业竞赛和校企合作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近年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一等奖。其课程设置紧密围绕数字经济时代需求,涵盖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等前沿领域,并与京东集团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形成了“课堂学技能、基地练实操、企业接项目”的递进式培养路径。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着力培养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工商管理、计算机技术和经济学三大主干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网络营销策划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核心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程体系中融入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特点模块,要求学生在掌握通用技能基础上,能针对藏族、回族等民族文化特征进行市场开拓,例如在旅游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中灵活运用民族文化资源。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厚基础、强实践”特征,包含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模块: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电子商务法等课程夯实学科基础
- 技术应用模块:网页设计与制作、ERP沙盘模拟实训等课程强化实战能力
- 创新拓展模块:移动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对接行业前沿其中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真实运营场景,训练学生完成从市场调研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操作。这种“理论-模拟-实战”的进阶式培养,使学生在毕业时平均获得3.2个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三个创新维度:
- 学科竞赛驱动:依托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等平台,建立“院赛-省赛-国赛”三级培育机制,近三年孵化出17个创业项目
- 政校企协同育人:与兰州市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孵化中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参与率超过80%
- 民族文化赋能:开发民族特色产品电商化实践课程,指导学生将唐卡、藏药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电商运营,相关项目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率达35%
在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进入京东等头部企业从事网店运营、客户服务等岗位外,约22%的毕业生选择在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创业,运用新媒体运营技能推广本土产品。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其中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毕业生平均起薪较传统电商岗位高出18%。这种“就业+创业”双通道模式,既契合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又有效服务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