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心理咨询专业作为学院重点打造的新兴特色专业,近年来通过深度融合医学背景与职业需求,形成了独特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不仅是1X“社会心理服务”证书试点,更依托校企合作与多元实训平台,构建了覆盖教育、医疗、社区等多领域的培养路径。从课程设计到实践应用,从师资建设到就业升学,其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创新性地提出“四轮驱动”策略,即围绕心理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干预、社区心理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方向展开。例如,通过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10余个功能实训室,学生可模拟真实服务场景。同时,学校与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教特教中心等机构建立合作,实现见习-实习-就业一体化链条,确保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岗位实践的平滑过渡。
课程体系设计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核心课程包括:
- 心理学导论与发展心理学,奠定学科基础;
- 心理咨询实务与心理危机干预,强化操作技能;
- 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测量评估,培养团队协作与数据分析能力。此外,专业引入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资格,提升就业竞争力。
师资力量是该专业的重要支撑。教学团队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例如:
- 田婷婷副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主持多项省级课题,指导学生获山东省心理学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
- 张秋冬副教授在婴幼儿心理引导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团队不仅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还通过参与行业培训与技能竞赛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例如2024年举办的心理委员专项培训,覆盖全校150余名学生骨干。
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的亮点。学生通过心理志愿服务队深入幼儿园、社区开展活动,例如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儿童情绪团体辅导,将课堂中的积极情绪干预和挫折应对策略应用于实际场景。校方还与青州市人民检察院合作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参与司法领域心理服务,拓展职业边界。此类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共情能力,也为其积累真实案例经验。
在就业与升学方面,专业定位覆盖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EAP专员等多元岗位,毕业生可进入中小学、医疗机构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希望深造的学生,学校提供普通专升本与自考专升本通道,近年来已有学生通过考试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2023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在山东综合普通类二段招生中学费为6000元/年,计划人数稳定在50人左右,招生规模与就业率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四轮驱动”培养模式、双师型师资团队和校企协同实践平台,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心理咨询专业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社会的全方位育人目标。其“服务中成长”的教育理念,不仅契合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更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