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澳门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精准联系人"角色中的重要教育载体,澳门理工大学通过其特色学科建设,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兼具语言能力与经贸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该校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经贸关系学士学位课程,以"深研语言经贸、放眼湾区国际"为培养目标,结合澳门"中葡平台"功能定位,构建起贯通语言文化、商业规则、区域合作的立体化育人体系。这种教育模式既回应了中葡贸易额从2003年110亿美元跃升至2023年2209亿美元的实务需求,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培育着新一代跨文化经贸人才。
课程设计的核心特色体现在学研双轨制教学模式。通过"语言+商科"的交叉课程设置,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同步深化中葡双语能力。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葡语系国家国情研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安哥拉、巴西、葡萄牙等国的市场特征与文化传统。为强化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包含赴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年制交流项目,通过在地化研习实现知识转化。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处理跨境贸易文件翻译,又能进行商业谈判策略制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实践平台的搭建彰显产教融合的深度。澳门理工大学与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建立长期合作,组织学生参与部长级会议、企业家大会等高端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在2024年第六届中葡论坛期间,近50名学生在开幕式、分论坛等场景承担传译任务,精准传递涉及跨境投资、市场准入规则等专业议题。这种"课堂-会场"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提前接触国际经贸规则对接的复杂场景,培养出处理药品注册、技术转移等专业问题的实战能力。
人才培养成果通过多元发展路径得到验证。毕业生既可选择赴英国、荷兰等国际高校深造国际贸易理论,也可直接投身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拓展葡语国家市场的实践。数据显示,参与过中葡论坛服务的学生中,85%在毕业半年内进入跨境商贸、国际会展等领域工作。这种就业导向与澳门着力发展的中葡商贸导航服务形成呼应——2024年该服务促成140余次商业对接,协助巴西医疗器械企业等通过横琴深合区进入内地市场。
在文化交流维度,课程特别强调葡语国家文化沉浸。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葡韵嘉年华、中葡文化周等活动,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软实力。这种文化认知与商业能力的交融,使毕业生能准确把握莫桑比克农产品、东帝汶特色原料等商品的推广策略。正如参与库奎果精油开发的澳门企业所示,对葡语国家文化符号的深度理解,往往是打开特色商品贸易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