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的表演艺术(影视表演)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构建了覆盖舞台表演、影视创作与艺术推广的完整教学体系。作为海南省唯一开设该专业的民办本科高校,其依托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的校企合作优势,整合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顶尖教育资源,形成“课堂+片场”“教学+实战”的特色路径。专业设置涵盖专科与本科层次,专科侧重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本科则强调艺术创作规律与工业化流程的结合,培养适应元宇宙、融媒体时代的国际化影视人才。
一、培养目标:应用技术人才与艺术创作人才的双轨定位
专科层次聚焦舞台表演、群众文化推广等基础领域,要求学生掌握角色塑造技巧及表演指导能力;本科层次则强化国际视野与工业化制片思维,培养能运用现代科技讲中国故事的实战派人才。两者均以“声台形表”为核心能力,但本科增设编剧基础、导演实践等课程,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例如,专科毕业生可从事商业舞台表演或群众文化工作,而本科毕业生可参与影视项目策划与制片管理,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经典训练与前沿科技的有机融合
- 核心课程分层递进:
- 基础阶段:表演基础(观察生活、即兴创作)、台词训练(发声、朗诵)、形体与舞蹈(肢体语言开发);
- 进阶阶段:剧目排练(经典话剧片段)、影视配音(角色声音塑造)、表演试镜技巧(镜头前表现力);
- 特色课程强化跨界能力:
- 增设脱口秀表演、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适应新媒体表演需求;
- 演艺策划与演出经纪课程覆盖影视项目投融资、版权运营等产业链环节,培养复合型技能。
三、师资团队:名校名师驻校与行业导师联培的协同机制
专业汇聚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权威师资:
- 王丽娜(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主导表演教学,其“观察生活训练法”培养了章子怡、刘烨等演员;
- 刘天池(《金陵十三钗》表演指导)通过“南海云课”远程指导学生影视角色创作;
- 陈兵(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将《演员的诞生》综艺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实战考核。此外,行业导师如贾樟柯(首席艺术导师)定期开展大师课,带领学生参与《高桩师妹》等院线电影拍摄,实现教学与产业无缝对接。
四、实践平台:校内剧场与校外剧组的双向赋能
- 校内资源:
- 黑匣子剧场、影视混录棚等设施支持学生完成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的全流程;
- 跨专业联合创作(如动画+表演)模拟工业化制片流程,作品可直接投送电影节;
- 校外合作:
- 与海南省演艺集团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参与《载酒东坡》等话剧巡演;
- 联动北京、长沙、深圳的“南海云课”中心,提供一线城市剧组实习机会,近三年学生参演作品在央视、爱奇艺等平台播出率达37%。
五、就业前景:传统演艺与新兴业态的多元覆盖
毕业生可选择三大路径:
- 表演领域:影视剧演员、话剧演员、商业演出艺人(如广告、短视频表演);
- 幕后岗位:影视项目策划、选角导演、表演教育导师;
- 跨界领域:虚拟偶像运营、沉浸式戏剧制作、演艺经纪管理。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15%的毕业生通过校内孵化项目自主创业,成立戏剧工作室或MCN机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