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成本核算中,分配产品费用涉及多个环节的会计处理,核心是通过科学的分摊方法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要素归集到具体产品。这一过程需要根据生产特性选择分摊标准,并遵循会计准则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下面将从基础分配逻辑、不同费用类型的会计处理及完工结转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在直接材料分配中,若材料专用于某产品,会计分录直接对应具体产品。以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为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原材料——A材料
当存在多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时,需先计算分配率。例如材料费30,000元按定额消耗量分配(甲产品定额2,000公斤,乙产品1,000公斤),分配率=30,000/(2,000+1,000)=10元/公斤,则甲产品承担20,000元,乙产品承担10,000元。
直接人工分配通常与生产工时挂钩。假设车间工人工资50,000元,甲产品耗用3,000工时,乙产品2,000工时,分配率=50,000/(3,000+2,000)=10元/工时。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这一过程需结合工时记录表确保数据准确性。
制造费用分配是核心难点,需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 归集间接费用:将车间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计入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 - 选择分配标准:常用方法包括
- 生产工时比例法(适用于人工密集型车间)
- 机器工时比例法(适用于自动化车间)
- 年度计划分配率法(适合季节性生产)
- 分配至产品成本:例如按5,000元制造费用和甲产品60%工时占比分配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000
贷:制造费用 5,000
在完工产品结转阶段,需运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比例法划分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假设甲产品完工100件,在产品20件(完工程度50%),总成本42万元,则:
- 直接材料按数量分配:完工产品183,333元
- 人工及制造费用按约当产量10件分配:完工产品各承担90,909元
最终结转分录: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365,151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65,151
未完工部分保留在生产成本科目借方,作为月末在产品成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