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鲜明的能源行业特色,依托人工智能能源研究院和环渤海能源研究院两大平台,构建起"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该校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安全、智能电网等核心场景,通过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与地质工程的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突破。目前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3人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及省级项目1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重大奖项,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
学科建设与研究方向创新
该校人工智能学科构建了"基础理论+行业应用"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基础理论层面,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突破传统控制理论框架,提出非线性随机系统滤波器设计新方法,建立涵盖网络化系统分析、微观孔隙结构识别的完整理论体系。工程应用方向则形成三大特色:
- 智能物探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地震数据自动化处理,开发微地震智能监测系统,服务于页岩储层压裂等场景
- 油田智能分析:构建油水井生产智能分析模型,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测井曲线解释,提升油气开发效率
- 工业互联网安全:建立动态防御体系应对网络攻击,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教学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
专业培养强调数学基础与工程能力并重,课程体系覆盖概率统计、数据结构等基础学科,以及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等前沿技术。实践环节设置具有行业针对性:
- 构建智能物探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东方物探等企业联合开发工业级算法
- 设立开放实验室支持学生参与管道故障诊断、储层参数预测等实际项目
- 通过Kaggle竞赛和全国大学生AI挑战赛培养创新思维,近五年学生团队发表ESI高被引论文30篇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路径
研究团队在关键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多核学习近似算法提升微观孔隙识别的泛化能力,迁移学习模型将管道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3%。成果转化形成"四个一"机制:
- 每项专利配套油田科技攻关项目验证可行性
- 技术方案通过省揭榜挂帅项目对接产业需求
- 理论成果转化为智能电网控制方法等实用技术
-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输送复合型工程师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
面向"十四五"能源智能化目标,学校规划四大发展方向:
- 开发陆相页岩油压裂分布式滤波理论助力龙江经济
- 构建风光储协同的智能电网控制体系
- 研制工业互联网主动防御系统
- 推进多模态融合的油气勘探AI平台建设。通过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在通用人工智能与能源系统融合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